模樣 1.謂描摹形狀情態(tài)。
容貌 1.容顏相貌。 2.指可以修飾容貌威儀的裝飾品。如玄纁璣組﹑羽毛齒革之類。《左傳.宣公十四年》:"朝而獻功,于是有容貌彩章,嘉淑而有加貨。"楊伯峻注:"容貌﹑彩章等亦均是小國所獻大國之物……容貌﹑彩章者,蓋指玄纁璣組﹑羽毛齒革諸物,皆所以充衣服﹑旌旗之裝飾者。"一說,指威儀容顏。見杜預(yù)注。 3.猶樣式。
神態(tài) 1.猶仙姿。神的容態(tài)。 2.神情態(tài)度。 3.神貌姿態(tài)。
神情 神色,表情:神情恍惚|看到她安詳?shù)纳袂椋囊簿头帕讼聛怼?/span>
樣子 1.供人效法﹑模仿的榜樣和式樣。 2.情形,形勢。 3.人的模樣或神情。 4.事物所呈現(xiàn)的景象,狀態(tài)。 5.形狀。 6.表示約略情況。
式樣 1.格式;樣子﹐形狀。
狀貌 1.亦作"狀皃"。 2.相貌,容貌。 3.外貌;形狀。 4.描摹;描繪。
姿態(tài) ①體態(tài);姿勢:姿態(tài)美麗。 ②態(tài)度:高姿態(tài)地讓步。
1.身體呈現(xiàn)的樣子。
2.狀態(tài)和形勢。
(1) [posture;pose;gesture]∶身姿架勢
姿勢優(yōu)美
(2) [condition;situation]∶狀態(tài),形勢
防御姿勢
(1).身體呈現(xiàn)的樣子。 茅盾 《色盲》三:“他掄開右手的五個指頭,很神氣地向空間作了個撈捕的姿勢。” 巴金 《滅亡》第八章:“他把右腿放在左腿上,左手又壓在膝蓋上,右手空著,準備在說話時做各種姿勢。”
(2).狀態(tài)和形勢。 毛澤東 《抗日游擊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問題》第七章:“這是第一個問題里所述的進攻戰(zhàn)方針在抗日游擊戰(zhàn)爭處于防御姿勢和處于進攻姿勢中如何具體地應(yīng)用的問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