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規蹈矩 循、蹈:遵循,依照。規、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,借指行為的準則。原指遵守規矩,不敢違反。現也指拘守舊準則,不敢稍做變動。
墨守成規 墨守: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;成規: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、方法。指思想保守,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。
循序漸進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。
部、班:門類,次序;就:歸于。按照一定的步驟、順序進行。也指按老規矩辦事,缺乏創新精神。
(1) [follow the prescribed order;act according to old conventions] “按”本作“案”。部:門類。班:次序。原意是寫文章時篇章結構安排得體,用字造句合乎規范
然后選義按部,考辭就班。——西晉· 陸機《文賦》
(2) 后來引申為照章辦事,依次進行,不越軌,不逾格
老王辦事從來按部就班,誰也別想改變他
(1).謂安排文義,組織章句。語出 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觀古今於須臾,撫四海於一瞬。然后選義按部,考辭就班。” 清 青城子 《志異續編·某少年》:“至君之文,按部就班,機神絶不流動。”
(2).按照條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。《三俠五義》第九四回:“只好是按部就班,慢慢敘下去,自然有個歸結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“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讀些書,他也會變成一個體面的,甚至或者是很有學問的人。”亦作“ 按步就班 ”。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陶亢德》:“學校卻按步就班,沒有這弊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