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色 1.春天的景色。 2.喻嬌艷的容顏。 3.喻喜色。 4.指臉上的紅暈。
春景 1. 春光;春天的光景。如:誘人的春景。
1.春天的風光﹑景致。
2.指歲月,青春。
3.指消息(多指男女私情)。
4.形容和悅的面容。
歌臺暖響,春光融融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春光明媚
(1).春天的風光、景致。 南朝 宋 吳孜 《春閨怨》詩:“春光太無意,窺窗來見參。” 宋 楊萬里 《題廣濟圩》詩之三:“詩卷且留燈下看,轎中只好看春光。” 清 黃遵憲 《遣悶》詩:“花開花落掩關臥,負汝春光奈汝何。” 毛澤東 《采桑子·重陽》詞:“一年一度秋風勁,不似春光,勝似春光。”
(2).指歲月,青春。 唐 鮑溶 《秋思》詩之一:“ 燕國 有佳麗,蛾眉富春光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官媒議婚》:“繡幕奇葩,春光正當十八。” 清 李漁 《意中緣·拒妁》:“只怕這有限的春光,順風兒吹得過去,逆風兒吹不轉來,那時節休懊悔也。”
(3).指消息(多指男女私情)。 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絮閣》:“[內侍]啟萬歲爺, 楊娘娘 到了。[生作呆科]呀,這春光漏泄怎地開交?”
(4).形容和悅的面容。 曹禺 等《膽劍篇》第二幕:“這時他忽然客氣起來,滿面春光,向臣讓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