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拔弩張 張:弓上弦。劍拔出來了,弓張開了。原形容書法筆力遒勁。后多形容氣勢逼人,或形勢緊張,一觸即發。
觸:碰;即:就。原指把箭扣在弦上,拉開弓等著射出去。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,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。
[may be triggered at any moment;imminent;explosive] 指箭在弦上,一觸動就會射出去。比喻事態已發展到非常緊張的階段。
(1).本指箭在弦上,張弓待發。比喻事態發展已極緊張,一經觸動即可爆發。 梁啟超 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三章第一節:“積數千年民族之精髓,遞相遺傳,遞相擴充,其機固有磅礴鬱積、一觸即發之勢。” 毛澤東 《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》:“當今年春夏 波蘭 問題緊張,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,不管 張伯倫 、 達拉第 如何沒有誠意, 蘇聯 還是同 英 、 法 進行了四個多月的談判,企圖……制止大戰的爆發。” 徐遲 《不過,好的日子哪天有?》:“糧食偷偷地在百貨大跌之中上漲了。《新華日報》有兩天被扣了。到處引起了紛紛的推測,似乎內戰一觸即發了。”
(2).泛指極易發生。 葉圣陶 《火災·被忘卻的》:“女朋友初見,彼此贈送些化妝品,一同買些東西吃,此外談論入時的裝束和所聞的趣事,敘述家庭的情況和自己的經歷,也是最經常的,一觸即發的。”